什么是会计科目
会计人员所有的核算工作都以会计科目和会计账户为基础,每一笔经济业务的记录,最 终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会计科目,并通过相应的会计账户来实现其核算结果。本节逐一介绍会 计人员应该掌握的会计科目和对应的账户。
会计科目作为向投资者、债权人、企业经营管理者等提供会计信息的重要手段,在其设 置过程中应努力做到科学、合理、适用。
会计科目的含义
所谓会计科目,就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。
会计科目按其所提供信息的详细程度及其统驭关系不同,又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 科目。前者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,提供总括信息的会计科目,如“应收账 款”、“原材料”等科目,后者是对总分类科目作进一步分类、提供更详细更具体的会计信 息科目,如“应收账款”
科目按债务人名称设置明细科目,反映应收账款具体对象。
会计科目的分类
对于会计科目的分类,有横向和纵向两种不同分法。横向的是按会计要素的类别来分, 而综向分法是按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来分。
按会计要素分类的会计科目共有五类,包括:资产类会计科目、负债类会计科目、所 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、成本类会计科目、损益类会计科目。
按提供核算指标的详细程度来分类时,可以把会计科目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 目。通过这种“总分类——明细分类”科目的设置,便于会计人员会计核算,也有利于公司 内部对自身资产、负债等的汇总、统计和管理。
会计科目的设置原则
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,我国通用的会计科目由国家财政部门统一设 定,采用分级设置方式,具体可查阅财政部公布的资料。
为了更好地发挥会计科目在核算中的作用,正确使用会计科目,会计人员在为本企业设 置会计科目时应遵守一定的原则,这些原则具体包括:
合法性原则。即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的规定。为了保证会 计核算指标口径的一致,便于不同企业的会计指标的可比性和逐级汇总的需要,提供宏观经 济管理所需要的会计信息,企业应统一按企业会计准则要求设置会计科目。
相关性原则。即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提供有效的会计信息服务,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 管理的要求。会计信息应满足企业各个相关方面和人员对会计信息的需要,因此在设置会计 科目时,不仅要能全面、正确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,满足外部的投资者和债权 人等的需要,还应当有利于企业内部管理活动的开展等。
实用性原则。即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企业自身特点,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。由于
各企业的经营特点不同,内部经营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不同。会计法规允许企业在不违 背会计准则的前提下,在不影响会计核算要求和会计报表指标汇总的条件下,根据自身实际 情况自行设置一些科目(主要是二级和三级的)进行会计核算。
4.会计科目的作用
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进一步细分和“名字具体化”,引入并采用“会计科目”对企 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主要表现为:
会计科目是反映资金运动的方法;
会计科目是编制记账凭证的基础;
会计科目为成本计算与财产清查提供了前提条件;
会计科目为编制会计报表提供了方便。